|
我们都知道按摩是中医中的一种,按摩身体中不适的部分,能够起到很好的缓解酸痛的作用,而且按摩也不会对身体有副作用。不过,按摩也是需要注意手法的哦,眼部按摩手法、颈部按摩手法等这些你都知道吗?下面由西安桑拿按摩技师给你介绍下吧。+ u) C+ i9 c7 U/ g! v6 m/ T, Q4 I
( c& E( }! g# x0 @ 四个眼部按摩手法/ {3 \2 H' {3 D3 q4 N% }5 Z4 l0 S
, y0 X9 A. l+ Q( y7 {6 c1 _ 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的眼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弛、浮肿等现象。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缓解这一系列的症状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套眼睛按摩手法吧,能够还你光彩靓丽的双眸哦。
, b: H* Z# } D+ Z
1 s8 W3 ~8 D4 E8 B V; a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9 i/ }/ Z9 G* f! ?: E$ x( f! v& H9 T8 _7 N t
眼部按摩时必须注意手法要轻柔和缓,按照眼部肌肉的分布在眼周作圆弧状滑动,以促进眼部皮肤的血液循环。可以轻压眼尾、下眼眶、眼球,你会感到格外舒服。同时配合按压眼周的穴位如攒竹、晴明、丝竹空、瞳子骸等。: d! o) C1 q3 j7 ?- C
/ Z$ A+ j$ P- Q+ `; p. k% |- g
眼部按摩
% g! {3 k( L; z" V d; i! X4 w
8 U; P& c) B- N* O% M1 o 1、拉眼皮:双手中指、无名指指腹在下眼皮、上眼皮、眉毛上依次滑动至眼尾。眼下皱纹深可多按摩几个来回。$ T$ T4 y' u9 w# H0 x& E' S
6 v2 B4 d* N' x# W6 i/ U
2、绕眼眶:我们用自己的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通过打圈的方式进行按摩,从内眼角至外眼角做环绕按摩。7 R1 |3 p V q2 f0 P: p
% }8 m# i" O$ K7 A4 y' V. K8 k/ K/ o
3、揉眼尾:中指、无名指指腹在两侧眼尾处绕圈按摩,顺着肌肤纹理,从内到外。鱼尾纹深者可多做此动作(每周2-3次,每次3-5分钟)。; o3 R4 y8 b. G
. C+ Q0 G# [5 { |5 M* m& z9 E( e& G 4、正确眼部按摩手法是,顺内眼角、上眼皮、眼尾、下眼皮做环形按摩,让整个眼部达到充分的按摩,起到提拉,除皱的效果。4 Y0 V! _! E5 B$ d- r1 Q; G
( k2 v* s/ w M& b+ T 眼部按摩手法
/ E$ d" O5 q5 Y4 o1 v% ]( m- T2 O m) q
第一套
2 ]+ M- N7 t7 g3 w. M# R) i
0 n: _" H, o' C 1、将双掌搓热,然后把掌心轻敷于双眼上,持续10秒。( q7 D5 K- O4 u: ^$ a3 V5 |
, _# b. u# i0 L: s( ~# F: Y6 o
2、这时候利于自己双手中指和无名指上的余热,轻轻的按压眼头部分,能够起到缓解眼部压力的作用。6 A8 d# j0 |) {& k' x
( U4 F. c! p& v) Q: z( d$ ^
3、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轻轻点下眼睑,舒缓眼部肌肤。
2 e) z4 N6 j" O8 E% e& u( F! P) S4 C6 Y7 y" x
第二套
- @/ {, p: e* W- b5 Y4 B B& n; c5 P& O, G
1、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沿着下眼眶,按照从眼角到眼尾的方向轻轻按摩3次。
+ x1 w/ b5 X- C4 ?/ ~# B
9 e# z( s1 M$ L8 y2 Y& H 2、把拇指放在眼角处,按照从眼角至眼尾的方向轻轻按摩上眼睑,后适当按压太阳穴。重复3次。
# U8 [; \3 o8 v2 Z% t& c: X8 }/ B i
3、伸出双手的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放上下眼睑处,由靠近鼻梁处轻轻滑到太阳穴,如此重复3次。
3 V$ h0 j+ s( ~& d1 u% ?
7 [1 s5 v2 m! R3 J 第三套; k! r1 |0 S6 _2 v( P
9 ^' ~/ ^: N3 \, `9 g# n 1、把适量的眼霜放在指尖,然后在眼周做顺时针绕圈按摩。
) W, H1 r0 q+ ]% y; V i1 |* H X
2、用无名指腹以极轻柔的力量敲击眼部四周,环绕眼部轻压按摩,范围可从眼内下方至眼袋部位、太阳穴、眉头下方至鼻部两侧。, V5 I" b* W* S/ L
- @ |8 r* G# t0 ]6 i) w2 u, I
3、将无名指与中指分置于眉毛的内、外两侧,顺着眉骨将手指从眉头往眉尾方向轻柔滑过,到眉处并将肌肤往太阳穴方向轻快拉起,然后放掉;到眉尾处同时将肌肤往太阳穴方向轻快拉起,然后放掉。8 N, X/ `: W5 e+ S7 r3 B
$ q2 _! |- C% D3 _1 [, @ 4、用中指指肚以打圆圈的方式按摩,顺着鼻梁经过两颊至眼睛下方、太阳穴,然后绕过眼皮回到鼻梁。
8 ?0 j! P; X: w+ v6 Y5 M) }
0 V. O9 S7 I5 B. K: y 第四套
3 j2 X7 U4 s$ p5 g' E# N8 L l$ f% N7 V& N% a$ k+ @0 j2 f4 N
1、中指取护肤品,在下眼睑由内向外方向一致的滑动约3-5次,到眼尾时稍向上提起并停顿1秒,以避免眼角下垂。
9 ?# T; @4 o$ @/ H' `; K& F
9 _* w3 ^- O5 \4 }+ `& | 2、上眼窝部分,同样沾取护肤品于食指轻平滑涂抹,再用大拇指以按压穴位方式由内向外按压,每次停留3~5秒,目的在刺激眼部穴点,帮助血液循环,改善黑眼圈困扰。, N: F7 h0 V6 C' Q) V; P
* Z# M3 X$ w. @# \: l* n+ }
3、然后利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指腹合并后,通过指部余温抚贴于眼部约5秒,帮助血液循环,达到消除眼压酸痛感困扰,彻底舒缓眼部疲劳,排除眼周沉积毒素。
9 e# a: v( J! ^0 U0 o
7 i3 g6 [; Q% [3 T+ x# B 眼部按摩注意事项% l: k8 D+ j) y# i& N. S' G
6 @( |6 d1 H& T# [ g
1、眼部皮肤不能进行磨砂,以免砂粒损伤柔软的皮肤,使之更容易衰老。9 ~- v& O# x: W6 X: h/ X, E
& U6 s# H8 D/ g" d- b7 t 2、在涂抹眼霜时,注意用量不要过大,否则,皮肤吸收不好,容易起脂肪粒。7 ~# @4 o( k" R- }
+ M# g6 S! K+ v) v0 A
3、在按摩后,每日睡前如用湿润的膏状眼膜或眼膜贴敷,效果更佳,让你的眼周肌肤特别舒适。
# s& y2 v; ^/ `, n) q. f
. t4 [) j$ G1 e: L) C$ n3 Y1 M 眼部按摩时,务必彻底清洁你的眼部与双手,尤其是指甲。眼部护理短时间内是达不到效果的,需要有持之以恒、长期特殊的护理。不仅可延缓眼部衰老,对视力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S' `$ A2 ~7 ?
! o' E3 \! |8 Q2 d1 o* E+ V8 Z
颈部按摩15种手法
, D5 A" F% ?7 h9 i
& X0 g1 t: h) q8 R0 O 西安桑拿颈椎按摩即是通过采用适当的按摩手法,刺激人体的特定部位,以疏通经络、运行气血,从而达到预防颈椎病或促使患者颈椎康复目的的治疗方法。在颈椎病的保守治疗中,颈椎按摩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那么颈部按摩常用手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 @7 ]; B9 a2 n% r5 _$ c
( P; ? x' e! e9 {4 P+ H
1、推法
Y4 ?: ^6 V% q+ \9 q& K4 u0 _% O5 \$ P1 B- O
手法:用指、掌、肘部等着力,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缓慢运动,力量均匀、渗透。
5 V# A! Q1 a3 G* ]
! w4 k& P2 _( X& _. L 作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 [' J5 g& b8 F. m+ [+ r5 ~2 p# q7 F# w2 B: \' f7 U
2、拿法
6 G. v5 o& x4 U* e; x# f
& [3 b& w* ~* S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和穴位上进行一紧一松的捏提,称为拿法。力量应由轻而重,连续而有节奏,缓和而连贯,接触点在指腹而不应在指尖,腕部放松。* [. p/ M( B" u, h5 C$ r
& |! d5 o d9 X) \0 A
作用:拿法刺激较强,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缓解痉挛、消除肌肉酸胀和精神疲劳的作用,在颈椎按摩中应用较多。
- c. v( {( n( p* W6 I3 M$ H: I0 B* q% w: A4 R. e
3、捏法
2 U# x1 s9 m! f* P/ p; ~) x" y& O2 P; T& |$ E/ t! ~
手法: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肌肤,称捏法,用力要求均匀而有节律。
+ }5 V5 ` }) m
. j* t7 D& U/ J' r- O 作用: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调理脾胃的功能,常用于头面、腰背、胸胁及四肢部位。' f. v+ t4 N4 Q: O/ [: T& f
. K0 g; c7 \, t2 v+ Q3 s) M& k# Z 4、按法% d( E% S- B, w! N0 W1 P% N
0 c8 Y* m$ M' G
手法:用指、掌、肘等按压体表,称按法。力量应由轻而重,稳而持续,垂直向下,不可使用暴力。着力点应固定不移。
% \& c6 T& e7 d; I# M
# H3 w; L7 l4 p" L# A$ P 作用:按法是一种较强刺激的手法,有镇静止痛、开通闭塞、放松肌肉的作用。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及下肢部;肘按法压力大,多用于腰背、臀部和大腿部。
+ k& w2 q4 z1 C+ W4 M# G0 J h1 U
; j4 D# X6 d! P+ ~# ?' L 5、点法$ T% o4 S& W3 W) U& [' v' H9 w
4 K9 v5 V X6 v9 N7 m: k1 h+ ]
手法:用指端、屈曲之指间关节或肘尖,集中力点,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称点法。操作时要求部位准确,力量深透。
7 E- {% \& A9 Y: O, O9 Q5 i6 ? O8 d% I. T- d, P4 b& ]) B* o* Y
作用: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解除痉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及穴位。' H' J. N3 Q- |
' S$ X% T3 U! a8 f
6、擦法
/ o, @6 a8 P1 \+ E+ [
9 }0 R- k2 j. g. k 手法:以手掌或大鱼际、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往返摩擦,称擦法。运动的幅度较大,紧贴皮肤,力量应较小,运动均匀,频率每分钟100次左右。
2 w% p9 p' p% o! V" q- z [6 W
1 R8 U4 M: G" T4 x5 z2 l1 i 作用:本法可提高局部温度,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和淋巴循环,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
) n8 [9 O6 @5 i0 q& H a5 E: B6 e; a2 f+ x4 Y3 J
7、摩法
$ ~* m5 Y9 J# ?* o/ U9 t: u" }4 s! B1 Z8 F! O) W! f1 \( x J
手法:以指、掌等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作旋转运动,称摩法。肘关节应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缓和,保持一定节律。# Q" l( }; h, Z+ q) r! P
( I* J2 q* W* ~6 N 作用:本法刺激轻柔和缓,配以润滑性质的按摩剂,可很好地改善颈椎病患者皮肤状况。+ E/ ]! ?4 g- k) D
# N% @7 C% N) h5 u# [ 8、一指禅推法
: |) y7 v7 m- p/ Q, Y) T2 `0 W- K9 u3 J9 F, r9 ? d: L& o- i
手法:以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为着力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屈伸活动,称一指禅推法。肩、肘、腕、指各关节必须自然放松,拇指要吸定在皮肤上,不能摩擦及跳跃。力量均匀深透,保持一定的压力、频率及摆动幅度,频率每分钟120~160次。总的来说本法的操作要领在于一个“松”字,只有将肩、肘、腕、掌各部位都放松才能使功力集中于拇指,做到“蓄力于掌,发力于指,着力于罗纹”,使手法动作灵活,力量沉着,刺激柔和有力,刚柔相济才称得上一指禅功。
/ O. e+ T: A0 k* f' L2 n2 \8 e% y; l. c; f. I( c
作用:本法具有调和营卫、行气活血、健脾和胃、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3 l1 n! W! {, w( M9 B
% v9 m v4 Z- g/ l 9、揉法
9 c: d. b. h) ?$ C5 {4 m4 e$ U1 W4 T( s D" s; f3 R, N+ J$ r/ O
手法:以前臂和腕部的自然摆动,通过手指、鱼际、掌等部位对一定部位或穴位旋转施压,称揉法。
1 u8 H, |9 ?, U" q/ X. y) e N( v' e
作用:本法轻柔缓和,刺激量小,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消积导滞、缓解肌痉挛、软化瘢痕的作用。) O1 l( B7 ?; \( m- Q6 b
. @- g# E/ V2 n( l- @; X 10、磙法5 E( U1 C4 Q5 j8 X
4 Y+ R: N4 }3 X3 E 手法:由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转运动带动空拳滚动,在颈椎按摩中,分为侧掌磙法、握拳磙法两种。
& b; H' z7 d5 p6 J9 Y7 K' `/ P
2 d0 U2 g. f% r( a: _, n7 o 侧掌磙法:肩、肘、腕关节自然放松,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着力点,吸定于治疗部位,不应拖动和跳跃,保持一定的压力、频率和摆动幅度。
7 b. ]8 j/ F( X5 V$ y% x/ _5 ^# v: q7 W0 n) }9 J
握拳磙法:手握空拳,用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突出部分着力,附着于体表一定部位,腕部放松,通过腕关节做均匀的屈伸和前臂的前后往返摆动,使拳做小幅度的来回滚动,滚动幅度应控制在60°左右。
2 w2 M+ ]+ M- ~$ ?. f' p
2 s( C/ w! }$ E9 w% i 作用:磙法压力较大,接触面较广,适用于肩背、腰及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具有舒筋活血缓解肌肉和韧带痉挛、增加肌筋活力、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的作用。6 O4 w' G! c6 F$ t- D
; \8 I9 g3 O- Y! y5 t2 W }5 E 11、摇法9 S2 j$ Q6 b/ [* u0 f
6 O- U d8 R; Q6 T4 A7 i5 m 手法:以关节为轴心,使肢体作被动的环转活动,称摇法。适用于颈、肩、肘、腕、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髋、膝、踝等关节,动作要缓和,用力沉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生理范围内,由小到大。
/ E7 Q" g* v9 ?9 p' b5 k7 y2 K, C+ x
作用:本法常用于颈项、腰部及四肢关节,具有滑利关节、松解粘连、整复错位的作用。 j7 S) }1 [7 p7 I% D! n6 f
/ M& n% Y" [( o$ e' b# R 12、抹法/ r, F$ k `' B& i7 M: f, L
$ K8 e/ E0 M2 ?$ E
手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皮肤,作上下或左右往返运动,称为抹法。动作宜轻巧,灵活。
3 |( L$ @$ `, g0 d! l% P/ ^5 C# ^, A3 N( G: f- }" W: \
作用:本法具有开窍镇静、清醒头目、行气散血的作用,常用于头部、颈项部。适宜于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的治疗。+ X; _ l; Q0 O/ F8 @. G0 v
- d" W+ F9 v6 h
13、拍法1 X' E1 H$ a0 T3 f
" A# l0 \1 U7 k! p. L
手法:用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用力平稳而有节奏。
" G+ R P- A( P6 g% K( g, H& ]9 u. h" `- K
作用:本法具有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的作用,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 w; s5 k4 U" s v
) n! x( F$ E9 c$ b; f/ [
14、击法5 H5 b- W! N! V/ W' B) i8 r
; B, ?7 e( B/ A; {" ]) ~
手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器具叩击体表,称击法。用力快速、短暂、垂直向下,速度均匀而有节奏。" y4 F% e1 ?! U* Q# [
" M( H; V1 t" A+ ]- i# I 作用:本法具有调和气血、安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拳击法常用于腰背部;掌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臀及四肢部;侧击法常用于腰背及四肢部;指尖击法常用于头面、胸腹部;棒击法常用于头顶、腰背及四肢部。5 k% X' h" a$ b& A3 C( R7 s
; B& E$ E' X1 S6 b: q# S 15、拔伸法
5 I3 ~4 N$ p! L5 `5 B. d1 C O; O9 C3 S9 x$ C9 |) \
手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方法,称拔伸法。用力应均匀持续,忌用暴力。可用于头颈部、肩部、腰部、腕部及手指。2 {# O' j) a4 V- }
; K# [ Y/ ]9 A2 P0 g* D+ k
作用:本法具有整复错位、矫正畸形、增大关节间隙、减轻压迫刺激的作用,常用于扭错的肌腱和移位关节的整复。- i. z, r9 w6 W ] y* s9 Z
5 g I5 Z) K% S. i: r 颈椎病是常见病、多发病,症状复杂多变,根据症状的不同,颈椎按摩也要“因病而施”哦。想要颈椎按摩的朋友,一定要找人士操作哦。
* [- ^( c. N# S8 o& q t3 t) G6 C) n) e' ^
六个按摩手法有效健脾胃
9 k' h1 t3 U- x+ F: {1 Y: X
" w7 u+ Y- g7 Y4 M @ H 春季脾胃不好怎么办?不妨试试按摩方法。脾胃不和影响食欲使得身体没有足够的精力应付一天的工作或是学习,怎么办?别急,接下来小编就将为大家介绍六个简单的按摩手法来保护您的脾胃健康,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 G! g0 Q! _7 Y& E# W) t9 v j8 v* D+ o, n1 \) H, P* n
1、双手叠加,以肚脐为中心按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摩揉腹部各10遍。
5 C4 F8 ]" e- v8 J9 J
8 Z& e I0 b: p7 b" i 2、双手叠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脐,微微颤动腹部1~3分钟,频率为每分钟120~180次。
9 Q5 H$ n7 b& E! h1 s; y3 g& `9 H7 Y" @7 }2 G G# D
3、双手叩打带脉3~5分钟,即双手握拳,叩打腰部两侧,以自身耐受为度。
/ P5 k6 w! s1 I/ @3 w" B" A2 I- S* p
6 X$ Q0 c+ b' {/ A9 a& Z8 m1 H 4、沿足大趾内侧缘、小腿内侧胫骨内侧缘自下而上推足太阴脾经路线,每次10遍,之后点按太白(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处)、阴陵泉(位于膝关节内侧,胫骨内侧髁凹陷处)及压痛点各半分钟。
7 Y% y- R$ j- r3 j5 \$ D+ ~1 w' ?* H3 @
5、沿足阳明胃经小腿路线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侧,重点点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及压痛点。
1 y- e5 f5 e* o$ Z; d5 l, C" b/ v+ |; g: K d8 z5 E
6、点揉中脘(位于肚脐上方4指处)、内关穴(位于腕掌侧,腕横纹中央上约两拇指的距离)各1~3分钟。/ K; N' `0 P( p' ~! |
4 Y; A$ L) X. Z/ k V/ s0 J2 d 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对于功能性胃肠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器质性疾病如肿瘤、溃疡病等,应该及时到医院诊治,以防贻误病情。
" \7 A% g5 J+ U7 Z1 ], B& p# Z( Q' ~4 g) L
10种按摩手法缓解你的腰疼
3 {; m$ i4 s2 D' v6 w# s" Z
3 G+ }2 \9 |% z 都市女性腰疼大都因为腰肌劳损。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人群,由于持续站立,腰部肌腱、韧带伸展能力减弱,局部可积聚过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谢,也可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的腰疼。以及不正常的站、坐姿势,束腰过紧等,都可导致腰疼。' z; n3 ]& w, ]* m
/ C5 s; ^3 v4 F2 W
揉: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左右后腰椎部,掌心向内,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7 B5 h! M. Z1 O% b2 G( E
M2 P6 _" U* ^' D: R 滚:两手握拳,放腰部向四周滚动、按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头部可配合前倾后仰。
3 ? P" a( n7 I; ]: c4 B5 k* i6 Z1 L/ F5 m5 f) y$ I, t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而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发热感。4 r% z# m$ K0 i7 y
; {8 x' C) _) w, R, l( _4 X4 y& y# c
抖:两手置腰部,以掌根按腰眼处,手心向内快速上下抖动15-20次。
7 Y, U* g( }" d) Z! \5 ^: a( I$ P% y, }& v5 Q
点:取坐位,以两手中指尖分别点按两腿上的委中穴(膝关节后),点按1-2分钟,直至被按部出现酸、麻、胀的感觉。" [4 [+ @* N! {9 e& z; e9 ]" H5 A" V
) S3 P, B( M: d* S! h! M3 X
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6圈。
5 V: ~1 F. V+ P+ o" f% v! L
8 ^7 P. z; m! J3 f 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7 a3 p* f+ ^' g1 U9 J6 M" B' w& y+ a: _$ e% ]+ N3 M
按:取坐位,以左手或右手中指尖按揉人中穴1-2分钟。
o! n+ n( `$ l4 w& y1 ^4 `* M9 v
叩:双手握拳,两拳手心向外,轻叩腰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宜,左右同时进行,各叩30次。, K8 m; S: h# S, Y
, o h! u8 j2 s5 a) H+ v3 n
抓: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处,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抓到尾部,两手同时进行,各抓36次。
! j3 |: U/ O" Q! E+ m/ j8 ^- y7 q' ~
按摩这些养生穴防治职业病
" l+ n/ [7 ^: O$ S* x
/ C$ ^; [- c# D$ H2 P9 W8 R 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由于工作压力大,久坐不动等,容易引起头痛、颈椎病、慢性胃肠炎、腰痛等职业病。如何帮白领解除职业病困扰?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穴位按摩对防治职业病大有裨益。
: _) j7 k0 h: s4 `' l1 B& ^2 j* O' v" C# v( ~- t3 G: u
职业病一:颈椎病
5 i: _, d! ^$ I+ }
) q0 t R) a$ `4 C5 O 穴位与部位1 U/ O8 U4 r3 W- c. F1 t V. A
, W& `' u$ j8 v 风池穴:后发际角凹陷处,左右各一;风府穴:两风池穴连线中点处;列缺穴:手掌大鱼际根腕横纹直上两寸处。
7 d$ a4 h- f+ r1 t9 Y n. z3 R& J- [
方法与步骤
5 `9 Z3 i H% }( f! o7 A- Y
9 @+ u6 w5 L, X" m ☆两手中指端按揉两侧风池穴1~3分钟。' S) T* x3 [$ X' {0 H. J
2 ]) \) i. ^% x2 k r% a ☆右手中指端按揉风府穴1~3分钟。 q( ~5 v6 c( s E# g
' F. u( X# ^, {0 p
☆两手拇指相互交替按揉两侧列缺穴1~3分钟。
. J' }* A, n7 ?# G/ I% b2 D3 p% ]" O1 M$ S
职业病二:头痛: z7 V8 x: a9 K) G& t
7 S' t l8 r. R
穴位与部位
4 g, q5 p8 X4 Z F0 y3 }# G6 \9 B# i
印堂部:即前额部;印堂穴:两眉中点处;太阳穴;百会穴:头顶部中点处。0 p' X$ n6 J, Y- p
- V0 U$ d+ _4 q& r# s 方法与步骤( l6 z0 I$ M9 b9 l7 }! A
[4 ^! z b5 y2 D
☆取坐位或仰卧位。双手食、中、无名指由内而外按摩印堂部1~3分钟。
7 H( \! H% h# v6 J# G5 u0 W1 {9 r
; @' t3 W) q# p& R, ?8 O# j) R ☆两手中指按揉印堂穴1分钟。
1 O0 v* I9 s" n2 J8 ~7 t1 S* b4 F$ b; k2 C5 q7 Z1 n( K
|
|